首页 | 社区 | 博客 | 招聘 | 文章 | 新闻 | 下载 | 读书 | 代码
亲,您未登录哦! 登录 | 注册
 您所在的位置:编程爱好者网站新闻 - 正文
 
 

软件企业成都抢人

14225 次阅读 | 发布时间:2006-11-25 | 向本站投递新闻
打印文章
    21世纪经济报道

  成都报道 本报记者 侯继勇

  与大连、西安、武汉、南京等地相比,就软件业而论,成都还是一张白纸。

  这一切都将从青城山脚下开始改变。11月12日,成都市长葛红林表示:借助东软成都信息学院及东软成都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,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业,将青城山镇打造成信息人才积聚地、中国的"智慧小镇"。同时依托青城山,将成都打造成中国最适合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城市。

  刘积仁在成都这张白纸上首先描下了第一笔。9月30日,东软成都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正式奠基,宣布在成都发展软件外包产业。早在2002年,东软就在成都设立信息学院培训外包人才。

  在东软的带动下,成都已经播上了软件服务外包的星星之火。原创智国际总裁,现在成都创业的陈晋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:我将公司注册在成都,做软件外包,现在正在招人,不时在海外考察,寻找订单。

  陈晋川原来负责创智与微软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的合作,熟悉软件外包业务。在成都,像陈晋川这样的人还有很多。

  成都抢人

  自东软成为中国第一家万人软件企业之后,董事长刘积仁的新目标是,做一家3万人的软件外包企业。而东软扩张的重点是成都。

  11月11日,东软在成都东软信息学院,刘积仁作了一场题为<中国软件与人才>的报告,台下坐着来自成都电子科大、四川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,西南交通大学、成都东软信息学院的学生。

  葛红林在现场寄语台下的大学生:留在成都,留在东软,成都市会尽力给他优厚的待遇。"太感谢了,这为我在成都招人的工作太有帮助了。"坐在台上的李印杲兴奋地说道。

  李印杲是东软集团总裁助理,人力资源部长,负责东软所有的员工招聘。李印杲解释说:"明年仅在成都地区就要招1000人,我压力太大了。"

  "华为在成都招人都招疯了,在(成都)电子科大是整班整班的招人。还有微软、Google等跨国企业,开出的条件很诱人。"李印杲苦恼地说。

  李印杲的另一苦恼是,成都软件产业积淀太浅,本地没有成功的软件企业,要招有经验的人太难。

  李印杲表示:对于招聘压力,东软有两招:一招是与高校合作,开展"定制班"计划,二是刘积仁2002年开始的数字圈地计划。

  所谓"定制班"计划:即在大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优秀者加入东软定制班,除了学习常规课程外,还学习两种语言,即业务语言与交流语言。业务语言是专业语言,比如安排到东软做金融类软件外包业务,则对金融课程进行学习。交流语言是与海外客户交流的语言,主要是英语。

  李印杲举例说:在成都,东软与成都电子科大、四川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西南交大合作,在东北则与吉林大学、吉林工大、哈尔滨理工等合作。仅在成都,定制班的学生就有3个大班,总数超过了200人。

  人海战术之困

  "做软件外包业务必须有规模,必须采用人海战术。" 刘积仁说。InfoSys全球员工超过5万名,TCS(塔塔)超过6万人,Wipro员工超过4万名,但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超过2000人的都屈指可数,目前只有东软、大连华信、北京中讯等少数几家。

  东软目前员工约11000人,其中从事软件业务的员工超过8000人。 "以中国企业目前的规模,拿什么跟别人争订单?"刘积仁说,明年底完成扩充后,东软的外包员工将达到16000人。

  他指出,中国的软件开发人才储备也比印度差许多。据IDC统计,目前印度的软件公司拥有超过650,000名工程师,雇员总数仅次于美国;印度全国160所大学和500所学院均设立软件方面的专业,每年毕业的软件人才约178,000人,而每年进入到软件行业的专业人员也高达73,000到85,000人。

  "尽管中国应届大学生毕业数量居全球之冠,超过美国,但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,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投入工作,还需要培训。另外,中国软件产业的环境,语言环境(印度主要讲英语)也不如印度。"刘积仁道出了国内软件外包企业面对"人海战术"的困境。

  另外,中国由于制造业的发达,从事软件外包并不是软件人才的首选。李印杲透露,东软南海信息学院今年毕业1800名学生,大多去了制造型企业,比如到信息中心去当主管,很少有人愿意坐在电脑前开发软件。

  即使加上东软信息学院毕业的学生,东软也无法在国内招到全部员工。李印杲已决定近期赶赴英国、爱尔兰。他说:"爱尔兰是欧洲的软件中心,那儿有许多中国留学生;英国有许多中国去的学生,他们希望回国找到合适的工作。"